维也纳这个名字,是从我在学校里学习地理课时知道的。
那时老师告诉我们:在东欧有一个叫奧地利的国家,首都维也纳位于多瑙河畔,生态环境非常好,城市的周边就是维也纳森林,森林一直延伸到城市,林中还有很多小河滋润着这个城市,所以维也纳是一座美丽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有一个举办音乐会的“金色大厅”,坐落于维也纳市贝森多夫大街12号,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厅之一。那时,我多么想去见见它。
还记得进入21世纪初的那年初夏,一位朋友告诉我,说他们单位的一支铜管乐队被邀请去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的交流演出,邀请我一起前往维也纳。听到这个消息,我向朋友所带领的团队表示祝贺,因为我知道能走出国门登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一定程度上标志着这个团队的音乐演奏艺术已经跃升到先进水平。这是一件十分荣耀和可喜可贺的事情。说实话,我很想去看看他们单位演出的盛况,顺便采写一下乐队人员登台演出的欢乐情景和难忘场面。但由于我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需去海岛深入生活,所以谢绝了朋友的邀请,但想去看看金色大厅的想法却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这样的日子终于来了,三年前的秋天,我随着赴东欧旅游和采风的队伍来到了奧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车上,在导游娓娓动听的介绍声中,我们知道了金色大厅的建筑的历史。时间还得追溯到1863年。那时是奥地利国王弗兰兹?约瑟夫一世(茜茜公主的丈夫,他们于1854年4月24日结婚),为了庆祝他们的结婚纪念日,国王在维也纳城区专门划出了一块土地,请奧地利著名建筑设计师约瑟夫·尤夫勒斯进行设计,建造了一幢建筑总长48.80米、宽19.10米,高17.75米、总占地面积932.08平方米的漂亮的楼,楼的外观属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建筑,外墙采用了黄红两色相间的布局,屋顶上竖立着许多音乐女神雕像。
大楼上的每一处花纹,每一处棱角,都展现着欧洲建筑的豪迈之美。当时取名为“音乐之友协会大楼”,既是建筑的名字,也是一个协会的名字。由于室内装饰全是金黄色。所以俗称“金色大厅”。它虽然在维也纳成群结队的古建筑中只占一处小地方,但它却以它独特的魅力和有影响力吸引了艺术大师和演员们登台进行精湛演出。特别是在1869年,奥地利的音乐奇才莫扎特在此进行首场演出。此后,这里每年有近300场的演出,而且节目没有一天是重复的。被称之为演出圣殿,震撼了整个艺术世界!
当我走近了奧地利首都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才真正了解和触摸到了它,圆了我多年的梦。走进宫殿般的金色大厅,只见进入大厅和内部的装饰似皇宫一般,气派十分豪华。瞧!墙壁和天花板上覆盖了大量的金饰。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和缪斯女神的半身像环绕穹顶,厅中的立柱采用古希腊女性的造型。大厅内可容纳1744个座位(另外还有300立位)。楼内除著名的“金色大厅”外,还有以音乐名人命名的莫扎特厅、勃拉姆斯厅;木厅、玻璃厅、金属厅、石厅六个厅,可以作小范围的故事、朗诵、演奏或新秀们在此作演出。
其中的莫扎特厅中还有介绍全球首套还原演奏厅现场声效的古典音乐,展示了绝世奇才的不朽之作和永恒的艺术风采!经典之作《费加罗的婚礼序曲》《C大调第41交响曲(朱庇特)》《g小调第40交响曲》,绝美旋律在厅内再度回响。是最逼真的现场新体验!勃拉姆斯厅主要用于钢琴独奏、室内乐等小型音乐表演,可容纳600多名听众,入口置有勃拉姆斯的半身雕像,厅内由红色柱廊、金色顶棚装饰,十分华美。金色大厅”因其宽大和庄重华丽的装潢而著称。
据厅中的中文导游介绍:金色大厅在“声学”还未被提倡的19世纪,在麦克风话筒还没有推出的年代,凡在台上演出的演员所发出的音乐声和伴奏乐等声音,全靠演员登台后凭实力通过嗓门将自己的高中低音量进行传播。如何将视觉空间和声学有着同等效果,使得音响体验能够超越世界,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独一无二。对此,建筑师们在设计大厅时对音乐的共鸣与传声进行了独到的设计,促使音乐自然在场内环绕,而且音质不变。
建筑师们用高超的智慧和技术设计,在金色大厅的高台木制地板下挖了一个空间,然后通过计算楼上包厢的分割与大厅墙面女神柱排列对传声起到的作用,又通过天花板和墙壁的使用,使厅内的听众不论坐在远近高低不同的地方,都能观赏和听到表演者的音乐声和演奏时所发出的此起彼伏的声音。最后经测试,厅内的弦乐器与木管乐器、木管乐器与铜管乐器的平衡达到了十分巧妙的境界,厅内的听众不论坐得远近或者高低,都能享受到一样水平的音乐和演奏乐曲。这在当时被称赞为是建筑绝技。
金色大厅与德国莱比锡布商大厦音乐厅、柏林的爱乐厅;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大会堂;美国的波士顿交响乐大厅一起,被誉为是世界上的五大音乐厅之一。捏指数来,这幢建筑从1870年启用至今,至今已有150多年历史。但从内饰上看,依然金光闪闪似皇宫一般,充满了豪华气派。
由于金色大厅建得特别美观,所以成为了整个维也纳民众爱好音乐艺术和音乐生活的支点,成为了维也纳爱乐乐团的常年演出场地。相传该团成立于1842年,以纯正的维也纳风格以及细腻美妙的音色闻名于世。从1860年起,这个乐团由团员自主经营,在音乐家德索夫指挥下举办定期音乐会,但美中不足的就是缺少一个演出大厅。这也是激起奥地利国王弗兰兹?约瑟夫一世要建金色大厅的又一原因。
大厅建成后爱乐乐团便常驻此厅,每一次演出都有著名作曲家或指挥家指挥演出,这里云集过世界上公认的音乐家和艺术大师。开厅以来,它已经接纳了许多著名音乐家的指挥和演出,其中包括贝多芬、马勒、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布鲁克纳、舒伯特、李斯特、约翰·斯特劳斯等。他们都在金色大厅担当重要角色,通过轮流指挥,音乐会举行得红红火火,声势浩大。特别是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声誉鹊起,传遍世界。
后来,随着广播和电视的普及,每年的新年音乐会就会通过电视转播,将该大厅金碧辉煌的装饰一并带给世界观众。厅内现有的收藏馆中,还保存了丰富的音乐史,内藏有音乐大师们的手稿、乐谱、乐器、书信和其他手迹等藏品。其中有莫扎特的乐稿《最后一个交响曲》;舒伯特的手稿《未完成交响曲》等。非常的珍贵。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维也纳爱乐乐团继续采取不设固定的常任指挥家的传统方式,广泛地与有名望的指挥家一起合作,在迎接一年一度的新年音乐会上,先后迎来了卡尔·伯姆和赫伯特·冯·卡拉扬两位指挥大师,迎来了乐团的又一个艺术高峰期。在这段时间中,乐团还和众多杰出的指挥家,如伯恩斯坦、马泽尔、穆蒂、梅塔、阿巴多等合作。使得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在欧洲和全世界都有了极高的艺术知名度和影响力。每年录制的大量精彩的唱片等音像制品得到世界各国音乐爱好者的追捧。又因为世界闻名的维也纳爱乐乐团常驻此厅,所以金色大厅成为了全世界音乐爱好者心中的圣殿。
1973年,维也纳爱乐乐团到中国进行访问演出。1996年,他们再度赴中国演出,又一次在中国掀起了古典音乐的热潮。由此,中国音乐艺术团也组团走进了金色大厅,把中国的音乐和艺术带到世界有影响力的金色大厅。从此,各种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不定期进行。中国国内一些知名歌星也用其实力登台演出。我那朋友单位的管乐队就是在这样的友好交往过程中受邀登台演出的……因为当地规定,凡由维也纳音协或维也纳爱乐乐团出面邀请来演出的音乐艺术团人员,才算是金色大厅的真正嘉宾。
据介绍:自1998年来,中国许多著名音乐人和国内各类团体,先后在金色大厅演出场次近140次。活动不仅吸引了奧地利大量的当地观众,也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特别是每年七八月份的旅游旺季,金色大厅几乎每天都会上演一场面向世界各地旅游者的音乐会,由维也纳命名的莫扎特交响乐团演出,为来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游客增加了一项享受美乐的活动。
面对金碧辉煌的剧场。我想,虽然以前从来没有进来过,但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转播和在一些报刊上看到的介绍文章,早让我们对金色大厅有所了解了。但就像人们经常说的,百闻不如一见。来到金色大厅,才真正看到了这座大厅从屋楼到舞台、灯光、音响,里面的一切,都写满了音乐春色。游客们和我一样,不断选择角度,一刻不停地举起相机,兴致盎然地拍摄。
离开金色大厅的时候,我站在大门口又想:维也纳金色大厅不仅是一座音乐殿堂,更是奥地利文化的象征之一。它代表了奥地利的艺术和建筑风格,也见证了维也纳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因此,金色大厅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当之无愧,金色大厅是值得一游的旅游名胜景点。
于是,我和许多来游客一样,又迫不及待地将拍摄的照片一一发往微信群中的朋友们,还配上一行文字:这就是维也纳的金色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