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希特勒和犹太人之间有着血海深仇 二战期间,600万犹太
众所周知,希特勒和犹太人之间有着血海深仇。二战期间,600万犹太人死于纳粹之手,这一点世界上几乎无人不知。然而,你是否听说过,在那个黑暗的时期里,犹太人与纳粹秘密合作,并共同对付英国的故事?这段史实揭示了一个奇怪而荒谬的现象:尽管彼此敌视,但双方竟然在某种程度上找到了共同利益。
1941年1月,在纳粹德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内发生了一次秘密会谈。一名来自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人与一位纳粹政府官员进行了这次会面,并提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计划:和纳粹德国结盟,共同对抗英国。
据报道显示,在该份保存于英国档案馆中的报告中,犹太人详细描述了他们与纳粹德国结盟的计划内容:“德国和复兴的以色列有合作的可能……在军事、政治和情报方面……如果德方要征服巴勒斯坦,我们将会加入这条战线……并且,在民族主义和极权主义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有着悠久历史的犹太国家,将会受到与纳粹德国签订的条约的约束,维护并加强未来德国在中东地区的权力地位。”
我相信你一定对此感到震惊和困惑。毕竟,在那个时期,纳粹德国正在欧洲大肆屠杀犹太人。怎么会有犹太人产生与希特勒结盟的想法呢?事实上,这件事情确实非常离奇,并展示了历史所具有的荒谬之处。
在这个联系中诞生了一个令人费解但也引人深思的问题:为何两个互相仇视且背道而驰利益和理念的团体能找到共同点?尽管希特勒及其纳粹党派一直被认为坚决反对犹太人,并镇压他们,但自1933年希特勒上台之初开始,纳粹与部分犹太人就开始了长达8年如一日不断交流合作。
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着一种奇特的默契,共同利益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对于希特勒来说,他渴望统治整个欧洲,并且将德国建设成一个遍布欧洲的大帝国。而犹太人则希望能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拥有纳粹德国为盟友的犹太法西斯国家。
这份秘密报告所揭示的是两个互相敌对的势力竟然可以找到某种平衡和共存之道,尽管他们之间存在深仇大恨。无论我们是否想象或接受这样一种情况,在历史中确实出现过类似的事例。
正如旁观者所言,“历史常常比小说更离奇”。尽管那段令人恐怖和悲愤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它留下了我们无法忽视的教训和思考。通过这个不可思议却真实发生过的事件,我们可以认识到权力、意识形态以及各方利益之间错综复杂、让人难以理解的关系。
当然,在记载中我们不能否认历史上无数犹太人因纳粹政权而遭受了不幸的命运。但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历史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充满奇迹与反转的世界。
让我们以严肃与敬畏的心态回顾历史,深刻思考那段黑暗时期中隐藏的人性和利益之谜。毕竟,只有通过理解过去,我们才能更好地塑造和改变未来。

1945年4月20日柏林,面临覆灭命运的希特勒与他的左膀右臂却在
1945年4月20日柏林,面临覆灭命运的希特勒与他的左膀右臂却在柏林帝国大厦地下室里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纳粹的主要头目齐聚一堂,竞相向他们的元首表示祝福。
但庆祝会后戈林、希姆莱、里宾特洛甫等人却都为保性命,驱车外逃。
4月23日,逃到德国南部地区的戈林给希特勒发来电报,希望以元首继承人的身份取得政权,以便以国家新元首的身份与美英谈判,
结束在西线的战争,全力以赴地同苏军作战。希特勒看此电报后勃然大怒,下令把戈林开除出纳粹党,撤销一切职务和军衔,并将其逮捕。
同一天夜间,逃到德国北部地区的希姆莱在会见瑞典调停人伯纳多特时宣称,他准备罢黜希特勒,自己掌握政权,同西方国家缔结和约。
希特勒在4月28日得此消息后,同样气得七窍生烟,气急败坏地撤销了希姆莱的党籍。
4月30日,在朱可夫的部队即将攻下国会大厦的时刻,希特勒在帝国办公厅的地下防空掩蔽部里同爱娃·布劳恩举行了秘密结婚仪式。
午宴之后,他与在场的人一一握手告别,然后悲戚地回到了自己的寝室。下午3时30分,他开枪自毙,他的新娘则服毒自尽。两具尸体随后被置于弹坑之中,浇上汽油焚烧。
希特勒临死前留下的“政治遗嘱”,要求把最高权力交给海军上将邓尼茨,任命戈培尔为总理,鲍尔曼为党务部长。
4月30日夜间戈培尔委派新上任的陆军参谋长克列勃斯将军前去与苏军谈判,因为这位将军是一个富有经验的军事外交家,
并且曾在莫斯科当过助理武官,会讲一口流利的俄语,与许多苏军将领也有来往。
5月1日3时50分,克列勃斯来到了离德国总理府最近的崔可夫的苏军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部。
他告诉崔可夫,希特勒已自杀亡,他受新任领导人全权委托同苏军最高统帅部直接接触,以谈判停战问题。
不敢怠慢的崔可夫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朱可夫。朱可夫决定委派自己的副手索科洛夫斯基前往崔可夫的司令部与德国代表谈判,
同时向斯大林做了汇报。斯大林在听到希特勒的死讯后,情不自禁地叫道:“完蛋啦,这个混蛋!可惜没能活着把他抓到。”
他让朱可夫告诉索科洛夫斯基,“除无条件投降外,不要同克列勃斯或其他希特勒分子进行任何谈判。”
索科洛夫斯基与对方谈了不到一个小时,就打电话报告朱可夫:“他们耍滑头。克列勃斯宣称他未被授权决定无条件投降的问题。
据他说,只有以邓尼茨为首的德国新政府,才能决定这个问题。克列勃斯要求停战,只是为了让邓尼茨政府的成员集中到柏林来。”
朱可夫指示索科洛夫斯基,正告克列勃斯:“如果戈培尔和鲍尔曼到 10点钟还不同意无条件投降,我们就要实施最猛烈的突击。”
在规定时间内,苏方未能得到德方的答复,苏军随即对柏林市中心的特别防御区的残余地点展开了猛烈攻击。
18 时,德方告知苏方:拒绝无条件投降。被激怒的苏军攻击更加猛烈。
5月1日,德国法兰克福-古本集群被歼灭。
这天,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了自1941年以来的首次“五·一节”阅兵式,斯大林在他的“五·一节”演说中宣称,柏林最后一战,
总共击毙德军100余万,俘虏德军 80余万。红军部队缴获或摧毁敌6000架飞机、120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23000门野战炮以及不计其数的武器装备。
5月1日晚,苏军进行了争夺帝国办公厅的最后战斗。在这次战斗中,被编在一个强击组编制内的巾帼英雄尼库莉娜少校的表现尤为勇敢。
她冒着生命危险,穿过被炸开的房顶破口向上攀登,从上衣内取出红旗,用电话线将其固定在楼顶的金属尖上。苏联的旗帜随之在帝国办公厅大楼顶端迎风飘扬。
5月2日早晨6时,柏林城防司令维德林在另外两名将军的陪同下,越过战线向苏军投降。
下午2时,投降被俘的德国宣传部副部长弗里切用苏军的无线电广播号召柏林德军守备队停止一切抵抗。
下午3时,共计13.万柏林残余守备部队投降就俘。至此,敌柏林集群全被歼灭,历时16个夜的攻克柏林的战役胜利结束。
曾指挥苏军保住了苏联首都而又攻克了敌国首都的朱可夫后来在对柏林战役和莫斯科战役进行比较时,自豪地写道:
“莫斯科会战时,敌人有很大兵力优势。而在柏林的接近地上,敌防御比莫斯科城下我军的防御要坚固。
然而,苏军还是粉碎了敌柏林郊区的防御,并在极短时间内攻占了柏林,而1941年德军在莫斯科城下遇到了苏军的顽强抵抗,并被击退了很远。”
与其说是战争力量的对比,不如说是正义与非正义较量,莫斯科保卫战让德国法西斯久攻不下,柏林防御坚固反而被苏军迅速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