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乌鲁木齐
你好乌鲁木齐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刘远杰: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逻辑
【刘远杰: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逻辑】文化逻辑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深层逻辑,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密切关联,二者系统推进,构成辩证统一的历史进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将教育发展与文化建设作为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的两个重大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发表了系列重要教育论述,形成了系统科学的文化思想,高瞻远瞩,立意深远。新时代教育强国的文化逻辑,本质正在于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教育强国建设,以教育强国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的合力,共同支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的深层逻辑关联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系列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构建起一个结构完整的强国战略体系。其中,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专章论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突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优先战略地位。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进行专章论述,鲜明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计划,文化繁荣发展成为新时代重大任务。显然,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之间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关联。
(一)教育强国以文化强国为基础
中国已完成教育大国建设,正在加快迈向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历史新征程。我国教育从“大”到“强”的历史转向,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演进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从完成了硬指标、实现了硬实力的外延式教育发展阶段,迈向软指标、软实力建设的内涵式、高质量教育发展阶段。教育强国建设从根本上是看教育能否聚焦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必须以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根本目标,以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要使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1] 解决好这个根本问题、完成好这个核心课题,要以丰裕发达的物质文明为基础,同时也必须立足自身优秀文化土壤与富足美好的精神文明。进入教育强国建设新阶段,实质是要把教育的文化基础建设提到优先位置,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教育强国建设奠基,扎实凝聚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软实力,以璀璨的中华文明夯实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根基。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是互为一体的关系,生动表明教育强国建设必须以文化强国建设为基础,文化强国建设要为教育强国建设源源不断提供精神动力、价值体系与文化资源,赋予教育强国建设以磅礴的精神力量,确保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文化价值方向的正确性和先进性、文化内容的丰富性与科学性、文化生态的秩序性与生动性、文化发展的传承性与创新性。只有以文化强国建设为依托,加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繁荣发展,教育强国建设才会有深厚文化基础和科学文化方向,才能够真正超越近代以来西方文化渗透与霸权的文化逻辑,展示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文化本真与文化风格。
(二)文化强国以教育强国为动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2035年国家总体目标时,明确提出:“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3] 这一表述以“建成教育强国”开头,以“国家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结尾,鲜明体现教育发展与文化繁荣、教育强国建设与文化强国建设之间的重要逻辑关联,深刻表明教育强国建设是文化繁荣、文化强国建设的动力引擎。教育是文化传承、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机制,教育兴则文化兴,教育强则文化强,教育进步则文明进步,这是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也是文化进步的基本规律。中华五千年优秀文明之所以展现出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等突出特性,[4] 背后的一个重要动力因素正在于国家教育的持续赋能。
详见原文:刘远杰:教育强国建设的文化逻辑-中国教育新闻网
(刘远杰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副教授,广西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人民教育》2024年第1期 教育教育微搜索教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