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偏爱考公进国企:全国政协委员刘林呼吁多方合力解决就业问题
随着“宇宙的尽头是考公”这句话在网络上的流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成为了社会热议的焦点。面对2024年全国高校普通、职业本专科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79万人的庞大数字,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选择,无疑牵动着无数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办教育协会会长刘林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不应简单指责年轻人的考公、进国企选择。他指出,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这种选择是出于稳定和安全考虑的自然反应。同时,刘林也观察到,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正在调整就业预期,选择前往中西部地区和基层一线发展。
刘林强调,解决就业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他提出拓宽国内升学渠道和国际留学渠道的建议,认为这是提升毕业生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途径的重要途径。同时,他还呼吁解决就业市场中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清理各种隐性就业歧视,让就业市场更加公平和透明。
对于国有单位在招聘中的不合理现象,如学历门槛过高、资历条件过于苛刻等,刘林也提出了批评。他认为,国有单位应该带头消除这些不合理现象,为毕业生创造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
此外,刘林还关注到新兴就业业态如直播带货、网络创作等自由职业的社会保险问题。他建议优化相关社会保险制度,并在国家职业目录中赋予这些职业正式名分,提升自由职业者的社会地位和保障水平。
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不仅关乎个人发展,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在多元化的就业路径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同时多方合力,共同为毕业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就业空间和更加公平的就业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一个年轻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绽放光彩,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进央国企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独有的优势 进央国企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独
进央国企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独有的优势。
进央国企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独有的优势。全国有九十八个央企,三十万个国企,每一年央国企都是招聘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如果想找一个体制内的工作,如果觉得公务员不好考,那么就要重点给孩子规划。
进央国企2023年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是一千一百七十九万,包括本科、专科、研究生,央国企一年能吸纳其中的120万人左右。进央国企是应届生一个非常大的机会,但是因为央国企招人主要是要应届生,无论是本科、专科还是研究生毕业,当年趁着应届生的身份最容易上岸央国企。
但是现实是很多的家长和孩子不懂,甚至有的孩子觉得无所谓。但如果大学毕业第一年随便找一个工作,第二年想再进央国企,不好意思,基本上是没有机会了。
对于进央国企来说,低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往往比高学历的往届生还有优势。并且央国企在招人的时候都有一个特殊的偏好,就是主要是去自己指定的学校和专业去招聘。如果孩子在高考志愿规划时选择了央国企指定的院校和专业,那么孩子未来就更容易进央国企。
比如铁路系统在每一年招聘当中分为两种,一种是校园招聘,一种是社会招聘。它的校园招聘就只到指定的铁路院校进行招聘。
·如果未来想进铁路发展,分数高的可以选择报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分数中等的可以选择报华东交通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兰州交通大学。
·如果孩子分数只够进专科,进铁路也是非常棒的。铁路系统有很多的一线操作岗位,并且文科、理科都可以报铁路院校的铁路专业。
专科铁路院校该怎么选?主要看将来想去哪个铁路局就业。比如想去北京铁路局,那么就可以选择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天津铁道职业学院。如果想去上海铁路局,那么就选南京铁道职业学院。
进央国企是大学应届毕业生的独有优势,要提前规划好学校和专业,以便毕业当年水到渠成进央国企。但如果错过了这个机会,工作之后想再进央国企难比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