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银行详细披露“反向讨薪”大数据:招商银行2023年反向讨薪4329万元
【三家银行详细披露“反向讨薪”大数据:招商银行2023年反向讨薪4329万元】
3月27日消息,记者注意到,已有三家银行在年报中披露了年度员工薪酬追索扣回数据。招行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去年该行累计向4415名员工追索扣回绩效薪酬总金额4329万元。天津银行2023年追索扣回金额174万元。威海银行根据业务风险情况,2023年度绩效薪酬追索扣回27.28万元。
原银保监会早在2021年1月就印发了《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指导意见》。上述文件明确指出,为了健全绩效薪酬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薪酬在银行保险机构经营管理中的导向作用,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按规定建立并完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健全劳动合同、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确保薪酬激励与风险调整后的业绩相匹配,防范激进经营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不断促进银行保险机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2023年3月,原银保监会还发文称,95%以上的银保机构已制定并实施了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不过,此后尚未有官方最新数据发布。(财联社)

最近总是会看到反向讨薪的事情,据报道招商银行去年就向员工追回绩效
最近总是会看到反向讨薪的事情,据报道招商银行去年就向员工追回绩效4329万元。
有注意到新闻报道里面提到,招商银行坚持“能高能低,多劳多得”的薪酬支付理念,似乎是要为追回员工绩效这件事整一个“师出有名”。
可是,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关键是问题。也就是“多劳多得”究竟怎样定义?有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如果没有,那就是无中生有,仅仅只是为了追薪而追薪。
当事情曝于公众的时候,会挖掘深层次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无外乎就是银行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在削减人工成本的基础上又瞄准了曾经所发的绩效。
后来看了下,这种?34;反向讨薪?34;是有政策依据的。银保监会在 2021 年 1 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指导意见》
其中就提到“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按规定建立并完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健全劳动合同、薪酬管理、绩效考核等管理制度,确保薪酬激励与风险调整后的业绩相匹配,防范激进经营行为和违法违规行为,不断促进银行保险机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当然,指导意见是规范性的,至于在具体执行上其实还是看各个银行。资本是逐利的,当经营状况良好大可不必削减人工开支,甚至会有更多的激励性资金流向员工,毕竟绩优是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
所以,即便是有政策依据,轻易也不会走这种路子,只能说里边有深意。
打工人实惨,到手的钱还要交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