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启后先生讲书法美的规律
——随心所欲不逾矩
魏启后先生
魏老:誉赡那一件获奖作品挺好,像钟繇,不是追求的钟繇,是自然的相合,那时侯追求钟
繇么?
誉赡:我原来只写颜真卿的大字,不会写小楷,是 87 年去看宗惟成先生的书画展览,他临的
王珣《伯逺帖》上有您的小真书题跋,我被您那小真书震撼了,对小真书有了新的认
识,从那以后开始写的小真书。【1】(读者你好,你可见过 87 年宗惟成先生的书画展
览上他临的王珣《伯逺帖》。如有缘可否帮我借到,扫描一个图片。)
魏老:是从我那种歪七扭八的小真书中发生兴趣的【2】,你现在对钟繇有兴趣么?
誉赡:我没见过钟繇的资料。
魏老:钟繇有个《戎路表》【3】,我临过一个,要不给你临一个。《戎路表》很好。(也叫《贺
捷表》)
佳音:《荐季直表》【4】我知道。
《荐季直表》
魏老:还有《宣示表》【5】,实际上还是《戎路表》最好。
佳音:是墨迹还是刻本?
魏老:刻本,《荐季直表》是墨迹。
佳音:是钟繇的真迹么?
魏老:不是,是唐人的,也挺好。誉赡的字不象《荐季直表》 ,象《戎路表》,它隶书成份
多,誉赡那个字的感觉有点像《礼器碑》,可是完全是真书写法,里头没有夹杂隶书,
完全真书但是感觉像《礼器碑》。【6】
《戎路表》
誉赡:我是把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临成了小字,我记得您在自述里讲:“比着隶书写真书,
体会由隶变楷的钟王情趣”我觉得《阴符经》【7】加上蚕头燕尾就是《礼器碑》。
佳音:我没见过《戎路表》,也许是见了没印象。
魏老:我写的一种【11】就是追求钟繇,我之所以不说楷书就是追求钟繇,就是你们学的那
个……
宣示表
佳音:《石颂》啊?我们接触的只是到了《石颂》还有初唐欧阳询和褚遂良。
魏老:《石颂》。你说到欧,我也有一个临本。
佳音:是不是能看看您的真迹啊?
魏老:这是真迹相片。【8】【9】
佳音:真帅气,这才是真欧的气息。
魏老:这张是真迹,是用欧的手法。【10】
佳音:真好啊!
魏老:这张字没办法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掉了
两个字,掉一个字还能补,这个怎么办呢?【11】
佳音:点个点?
魏老:再写个“河”吧。
佳音:也行。您看这个字写得这么小,这个“一”倒写得这么大。
魏老:这叫变化无常,喜怒无常。
佳音:因为这个“上”的横写长了和它就重复了,所以处理的不一样,还有点章草的意思。
魏老:这个扔废纸了,时间长了就感觉它没用了。
佳音:写得有点往纸里杀的感觉。
魏老:我写这张和那个“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是雅”【12】是一样的,是钟繇的感觉。我
给你写过么?
佳音:我有一张了。你看这个就和那个质感不一样。
魏老:这个是个隶书的撇,撇出来是个尖的,【12】从《礼器碑阴》里头能找到,【13】汉碑
里头大都是这里写得粗,这里也没尖,但是它里头有这个。这一笔都跟你学的,你写
《阴符经》的时侯。
佳音:我可写不了这么好。您写这个“千”是不是都是写完这一笔写竖……【11】
魏老:对了,我都是按草书笔顺来的。【14】
佳音:这个“楼”【11】这么多笔画,好像这个写上去,这个笔上去直接就下来入纸了,顺着
那个势,这个节奏是压,这样写,里面写的这么活泛,写完两点一横写撇、点,写下
边。
魏老:跟米元章学的。
佳音:这个字感觉就是古人说的“密不透风”。
魏老:你看米元章写的《苕溪诗卷》,。他那个“楼”就是这样写的。【15】
佳音:就是很明显这个地方和下边是连着的。
魏老:对,这一笔是单独的。下笔也重。
佳音:就跟您写那个点似的,最后写,很重。
誉赡:魏老,我过去对小楷不感兴趣,看别人写的小楷都是死板的,最多是照搬下来,就是
那个样子。除了那个样子之外字里没东西。我对小楷转变认识就是从那次见了您的小
楷,觉得古人的精神面貌、神态那里面都有。
魏老:宋以后以文征明为代表的侧重于实用,缺乏艺术性,太强调纪律性,不大强调自由性。
【16】
佳音:缺乏美感。
魏老:就好像小学老师要求学生遵守纪律,光遵守纪律就缺乏趣味了。
佳音:社会上一般的眼光也是小楷写得小、整齐就是有功夫,而不注意从趣味角度欣赏……
魏老:这就是孔子说的“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小楷缺乏随心所欲,但是“随心所欲”
还得“不逾矩”,就在这里了。可是写公文的他“不逾矩”他没“欲”了,没随心所欲
了,没心了,没有精神、没有灵魂了。文征明写行草还有追求艺术的愿望,写小楷就
把这个要求放弃了。
佳音:对。追求的是保持规矩了,能写得整齐、小这就了不起了。
魏老:“从心所欲不逾矩”“矩”是什么呢?不是规矩,是规律——书法美的规律。
佳音:对,就好像开的那个兰花似的,不能说只有正面看说是规矩,别人写小楷就是这样,
只看正面,两个大耳朵,一个直线,其实它的生长规律不完全是这样的,从不同的侧
面看都不一样,所以就得表现从不同角度看,都不一样。
魏老:学生遵守纪律,你不能只从课堂的角度看这个学生,还要从他玩的时侯观察,他不会
因为守纪律而是个缺乏趣味的小孩。
誉赡:看您早年临的小欧的照片,感觉那就是小欧的墨迹,有那个精神面貌。我跟佳音谈过
这个问题,精神面貌从哪儿得到的,很多人临的像是像,可挂到墙上挂不住,而您的
就不一样,有神采。这个精神面貌是从哪来的?
魏老:还是得观察细微,领会他的倾向性。欧看起来很平整但还是透着倾向性,就是他的倾
向性、个性,其实欧的个性很强,你从《皇甫》《梦奠》就看出来了,但是他在《九成
宫》里掩盖起来了,假如了解那些,他还在这里透露,就是《梦奠》《皇甫》的东西在
《九成宫》里仍然透露,但是你没见《梦奠》,就从《九成宫》里体会不到,所以从各
个角度看。你如果对欧的行草不理解,永远也不理解《九成宫》。明清以来用浓墨写得
《九成宫》都不成功。
佳音:都写成黄自元了。
魏老:对。学欧得全面了解。
佳音:再一个他的倾向性,得观察入微还是得从细处或大的地方…
魏老:从多角度看,比如看欧吧,从三帖(《梦奠》、《卜商》、《张翰》)墨迹看,从他的行书
看他的真书。
佳音:也就是说不能光看《九成宫》的样子,把功夫都下在《九成宫》的结构上,得从真迹
里学习他的气质与手法。
魏老:对。比如这一班儿童,来了参观的,他们在教室里听课,这时候观察不到儿童的真样。
佳音:从他不同的时侯做不同的事情来观察。
魏老:就是人之间的关系也是这样,了解多方面。比如韩延燕请我去看展览,对你们都不了
解。
佳音:作品都是一带而过,对人不知道。
魏老:那就是表面现象掩盖了实质。
佳音:我有一个感受,看某个字帖,发现里面精采的地方,再回来看您的字,魏老早就得到
了,而且只取了精华,没有取其缺点。
魏老:学习古人的时侯得原形毕露,必须原形毕露才行呢。道貌岸然看不见,也学不到真东
西。
佳音:看不见本质的东西。很多人临字帖是不从这方面考虑,只是写像啊?再用这一家的面
貌来写出来就可以……
魏老:追求的侧重不一样。
佳音:从多方面来观察、考察他也是得从细微处……
魏老:对,细微处,他拥有的资料。学欧阳通还得研究欧阳询,因为欧阳询的一些东西通过
欧阳通能够加深认识。
佳音:誉赡想问您过去读什么样的书啊?
魏老:我读书往往很难……比如看小说,《红楼梦》《三国演义》我从来没有从头到尾看,都
是挑着看。看完了就完了,且听下回分解,我也不纳闷了。这么不是从头到尾看,挑
着看结果大体上了解了。
佳音:反而对一些主要的东西印象会很深刻。
魏老:你看了这个,另一次又看到那个,就联系起来了,要从头到尾看也不一定行。
佳音:您临帖是不是从来不从开头临?
魏老:临几遍,我从来没有临几遍。有的人说我已经临了多少遍了,多少遍也一样,没学到
手法就没用,我不重视多少遍。
佳音:别人重视的是量,您重视的是质。
魏老:我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愿望,实际上没做到。比如《兰亭》,我从前研究《兰亭》追求《兰
亭》,可后来我感觉到这东西追求不到,不可能。我曾经愿意两三行的临,光临这两三
行,但是临了这个两三行,再临另外的两三行,(时间)长了就受影响了。你要从头到
尾的临就不行。
佳音:那样跟抄一样了,体会的也不深了。
魏老:这个做法也跟我不刻苦有关系。学习不刻苦,就像尝菜,随便尝一点,不是什么都吃,
也不能多吃,哈哈哈…
佳音:先吃这一碗,吃完了再吃那一碗。
魏老:胃口没那么大,哈哈……
誉赡:我最近在读南怀瑾著的《论语别裁》,他里头有这么一段,说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有一
个本质的区别,现代教育就是我们这一代受的教育,是属于西方性质的教育,他教你
知识、职业技能,到社会上有个本事能吃饭就行,不管你的心态如何;传统教育则不
然,它是培养你健全的人格,你有一个健全人格之后,到社会上不管你做什么职业,
都有一个准则。他说传统教育画了一条线,就是私塾,五四之前的教育。
魏老:教做人。
誉赡:对,通过他这一段,反过来看写字的,特别是我们年轻人写字的字在墙上都挂不住,
字里没东西。就跟他说的有相关的地方,好像就是没有培养起自己的人格来。
魏老:这里头还有一个好恶分明,这个又是发展变化的,又是系统的,但是它是自然形成的。
比如,自然形成一个体系,跟老师教的学什么字体,参考什么资料不一样,从这个意
义上说自学比授课重要,而且授课的限制越大对自学还有坏的影响。但是它(授课)
起了什么作用呢,就是约束了那些不能自学的人,大量的人是不能自学的。你要叫他
自学他就胡闹了,你看现在为什么出这么多五花八门的现象,都是自学的结果,错误
的自学。这种自学的结果回过头来就说他需要有一个严师的指导,但是严师指导起坏
作用是限制了那些有自学能力的人。所以我从来就是一个不服管教的,但是我不对抗,
我行我素。
魏启后临王羲之《兰亭序》
佳音:因为对抗本身也付出了一些不必要的代价。
魏老:这真是牵扯到学习方法的问题;还有一个成不成功的问题。按照严师的教导能成功,
但是,是一个在框子里的成功;完全自学是没有框子的,他自己形成了自己的框子,
而且这个框子又不能强加给其它人。谁要找我请教,我好像是没法教,就是说还是引
导他自学。比如说,咱们探讨一个字、一笔的写法,我也说出我的意见来,但是我得
说明我为什么老说跟你们学呢,就是你得知道,有些地方你请教我,但是我没有你写
的那个地方好,这是真心话,不是开玩笑、也不是谦虚、也不是鼓励,我从来不相信
鼓励别人的办法,因为我从来也不接受鼓励。我这小孩挺能闹,你说你乖……我说你
别骗我,我不乖,哈哈……他说你乖是为了让你听他的话,哈哈……
佳音:不是因为别人夸奖、赞扬冲昏了头脑,跟着别人的思路走,还是我行我素。
魏老:对,我认为他能够夸奖我,他是有个目的为了让我乖,别捣乱。我就不能让你达到目
的。
佳音:还是保持自己的思路。
魏老:这些问题每个人都不一样。
誉赡:魏老这种观念是天生的还是后天……
魏老:天生的。
佳音:其实有一种人的性格很明显,所谓的顺毛驴,坏话梗着脖子不听,一说好的就行了,
这个还是……
魏老:软硬兼施都不行。
佳音:保持自己头脑清醒。
魏老:也不,不清醒就保持不清醒,就好像你不能保证干一个什么事要成功,不一定,怕不
成功就是个阻力,怕不成功结果有些事情就不敢理解它、探索它。比如为了参加展览,
看上一届都选了什么,有哪些倾向,他开始赶,老赶不上,年年变。他选了,他走他
的你走你的,到了某个地方有个交叉点,你得跟他碰到一起。
佳音:就和文革以前,您也没说现在流行什么写点什么,您就是一直在搞自己的东西,兴致
所至,今天您觉得米芾挺好研究一段,《兰亭》挺好,所以您就涉猎了很多东西,文革
快结束了,书法热兴起来了,您的书法……
魏老:正好碰上了。
1993 年录音于晋元斋,佳音(笔墨千秋书画数字展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