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球百科 - Good Luck To You!

湖北医药学院图书馆

tiger

湖北医药学院——厚德勤学、求实创新

湖北医药学院(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坐落于湖北省十堰市,是一所独立设置西医类的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湖北省2011计划”,学校以医学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发展。

学校成立于1965年,原名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1977年开始普通本科教育,1986年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1994年独立设置定名为郧阳医学院,1995年开始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201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开始举办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2017年10月,学校在深圳创建临床学院,深圳坪山医院成为湖北医药学院第八临床学院。

截至2023年4月,学校占地574亩,校舍面积39.86万平方米,馆藏图书129万余册,固定资产13.85亿元(不含附属医院);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22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1027人,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16878人(含药护学院),研究生1665人,留学生460人;建有6所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三级综合型附属医院。

历史沿革

  • 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

1965年11月,为响应时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号召,改变鄂西北缺医少药的落后状况,支援三线建设,原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在十堰创办医学院校,命名为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 1971年,全国高校恢复招生,学校以“推荐招生”的方式,开始招收医疗专业三年制专科生。12月4日,经郧阳地委批准,建立了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第一届党委会。

1972年8月,受郧阳地区行署委托,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主办兴建了郧阳地区卫生学校,学校开设医士、护士、检验、护理等6个专业。 1975年6月,学习朝阳农学院办学经验,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在丹江口市浪河镇创办了浪河五·七分校,开展专科医学教育。

1976年10月,湖北省委、省政府明确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实行省、地双重领导,省教委主管。1977年,学校经批准面向全省招收医疗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学校从此开始开展医学本科教育。 1978年11月,郧阳地区卫生学校编制单列。1980年,郧阳地区卫生学校与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分立。

  • 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

1985年,随武汉医学院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学校更名为同济医科大学郧阳医学院。1989年,学校开始试办麻醉学专业,学院是全国最早开办麻醉学专业的医学院校之一。1992年7月,麻醉学专业通过了专家论证会论证,学校正式开始五年制麻醉学专业教育。

1994年,正式列入国家普通高校序列,并定名为郧阳医学院。1996年,首批一次性通过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1998年,十堰市卫生学校整体并入郧阳医学院。

  • 郧阳医学院

2006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优秀结论。200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为硕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09年,护理学获批成为国家特色(建设)专业建设点。

  • 湖北医药学院

2010年5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郧阳医学院”更名为“湖北医药学院”;11月,组织开展学校更名暨建校四十五周年系列活动。2011年3月,在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挂牌成立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医院,并组建第四临床学院。2012年5月,在随州市中心医院挂牌成立湖北医药学院附属随州医院,并组建第五临床学院;11月,学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名单。

2013年7月,学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年,开始举办本科及研究生层次留学生教育。2015年2月,学校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017年,学校主干学科临床医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2018年,学校入选湖北省“双一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20年6月,发起成立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并当选副理事长单位。

2023年7月18日,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筹)揭牌仪式在十堰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举行。

院系专业

截至2023年1月,学校设有18个二级学院,开设22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教职工1027人,硕士生导师862人(含专业学位基地导师),高级职称教师380人,博士215人。建有1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6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湖北省医学领军人才等国家级、省级人才99人,40余人(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名师”等荣誉称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李和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李和、王家宁、杨桂元、王伦长

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李和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伦长

省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李和、涂汉军、杨桂元、王普清、邓守恒、王家宁、曾孔生、黄铁柱、漆子桂、徐少勇、李飞

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涂汉军、王家宁

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李和、王家宁

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人选”:王家宁、孟忠吉

省劳动模范:涂汉军、王伦长

楚天学者:王家宁

学科建设

  • 学科设置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3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

一级学科硕士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技术

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临床医学、护理、药学、公共卫生、口腔医学、应用心理、生物与医药、公共管理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现代医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生物与医药

省级重点一级学科: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

“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外科学、内科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麻醉学、妇产科学、护理学等

  • 学科评估

截至2022年5月,学校临床医学2017年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2年晋升为前3‰。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国家特色建设专业2个、省级本科品牌专业5个、省级精品课程7门、省级教学示范中心3个。

截至2023年1月,学校拥有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有1门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2项国家级“卓越医师培养计划”项目和一批省级重大教学研究项目

国家特色建设专业:麻醉学、护理学

省级本科品牌专业:麻醉学护理学口腔学、药学、临床医学

省级重点专业:精神医学

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生物(医学)基础实验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英语语言学习中心

省级精品课程:《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口腔修复学》《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临床麻醉学》《第一临床学院内科学》

  • 教学成果

2017年,学校获得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出版学术著作82部。

获得荣誉

2015年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四届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11月,评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0年11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关于表彰2017至2019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表彰湖北医药学院审计处为“2017至2019年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1年6月,湖北医药学院党委被授予湖北省“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8月,湖北医药学院 ”彩虹“灾害医学救援志愿服务队被命名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2022年9月,湖北医药学院解剖学教师团队荣获“荆楚好老师”荣誉称号。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1月,学校建有2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其中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1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和省级科技创新服务机构2个。

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院士工作站2个、省级研究中心5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SPF级动物实验中心1个、校级重点研究所(中心)10个、校级科研平台12个。

国家中医药三级实验室:中药药理(肿瘤)实验室

省级重点实验室:武当特色中药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胚胎干细胞研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省级研究中心: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生产技术校企共建研发中心、湖北省药用植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校企共建金银花精深加工研发中心、湖北省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医学临床研究中心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平台

SPF级动物实验中心:湖北医药学院动物实验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月,近年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纵向项目112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国家级项目81项,省部级项目111项,并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0项;获得授权专利493项;发表高质量论文2019篇,其中刘忠武教授、李健教授在《Natur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引起国内外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学校与地方政府和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主导编制1个省级、3个市级中药材地方标准,主持制订《十堰市卫生健康“十四五”规划》《十堰市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等一批科研成果。

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该校共承担和参与国家级科技项目71项,以及包括湖北省“2011计划”在内的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700多项,SCI、EI、ISTP收录726篇,统计源以上中文核心收录11393篇,其中刘忠武教授、李健博士在《Nature》、《Cell Metabolism》、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引起中国国内外业内人士的关注;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59项、市厅级科研奖励162项,鉴定科技成果210项,获得授权专利225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3年1月,学校馆藏图书129万余册,配套20多个中外文数据库,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医学文献信息中心。

截至2020年7月,湖北医药学院图书馆藏书124.79余万册,中外文现期期刊700余种,电子期刊29000种,电子图书305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20余个。拥有SCI、Proques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读秀学术搜索、百链云图书馆、泉方本地PubMed、赛文医学点播课堂、临床决策循证数据库(FEBM)、OFB外文电子书等二十余种中外文数据库

  • 学术刊物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创刊于1982年3月,原名为《武汉医学院郧阳分院学报》,是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审核,并报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学术性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合作交流

据2019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与美国杜兰大学、莱特州立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北岭)、英国莱斯特大学、德蒙福特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中国以外高校保持了合作交流关系,400余人次师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

形象标识

  • 校徽

湖北医药学院校徽说明:

校徽整体呈圆形,综合了“蛇杖、太极、中草药(或橄榄叶)”三种元素;蛇杖是医学通用元素,标识着学校的主体是西医教学事业,与外围的中草药(或橄榄叶)图案相辅相成,表达着中西结合的理念,阐述了湖北医药学院的“医”和“药”两大办学特性;天下太极出武当,标识中使用了变形的太极图元素,体现了学校的办学区域特征;标识采用象征春天的绿色为主色调,代表着医学的生命科学特征,也预示着学校蕴含着无限的发展生机和朝气蓬勃的未来。

精神文化

  • 校训:厚德勤学、求实创新

释义:

1、厚德——语出《周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为品格高尚的人的胸怀就像大地一样广博厚实,能容纳承载万物;勤学——勤奋学习,自强不息,奋发向上。厚德勤学,意谓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广大学子勤奋学习,全面成长。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成就事业者当以此为训。

2、求实——意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创新——开拓进取并创出新局面、新境界,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求实创新,即办学求学,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诚实守信,并注重把握规律,求索真相,锐意改革,开创学校美好未来。

  • 学校精神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厚德济世、励学育人

  • 校风

严谨治学、诚信为人

知名校友

马大青:医学博士,Macintosh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麻醉学院院士,帝国理工大学威斯敏斯特医院外科兼肿瘤医学部的麻醉学研究中心主任,英国麻醉杂志及国际华人麻醉学院董?和英国华人生命科学家学会候任主席

李文春: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常务委员、湖北省解剖学会常务理事、武汉大学与湖北医药学院硕士生导师

孙峻:加拿大Piramal医疗保健公司资深科学家、蒙特利尔大学理工学院客座研究员

杨宝成:深圳市血液中心主任兼书记

何文:首都医科大学超声医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超声科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陈永良:加拿大领先蛋白工程技术公司CEO和研发总监

全部评论( 0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猜你喜欢
随机推荐
最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