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打不下上甘岭,师长大骂:志愿军一个团有两万人
1952年11月,朝鲜半岛寒风凛冽。上甘岭战场硝烟弥漫,血肉横飞。一支名为一零六团的中国部队,即将面临一场生死考验。他们能否在这片焦土上创造奇迹?这个被称为“百将团”的队伍,将如何应对这场惨烈的战争?
说起上甘岭战役,老一辈人都会竖起大拇指“那可真是一场硬仗啊!”
要说这仗为啥这么难打,得从美军的火力说起。那阵势,简直跟过大年似的6万多人,300多门大炮,170多辆坦克,3000多架次飞机。这阵仗,搁现在都够拍好几部大片了。
再看咱们这边,一个团才多少人?也就两千来号。这仗怎么打?跟蚂蚁啃骨头似的。
可就是这么一支“蚂蚁”部队,硬是在上甘岭扛了28天,愣是把美军打得抱头鼠窜。这支部队就是志愿军的一零六团,人称“百将团”。
咱们先别急着说他们怎么打的,先来说说他们是怎么上阵的。
1952年11月中旬,一零六团接到命令上甘岭,打到底,收摊子。这命令一下,全团上下都傻了眼。
团长武效贤一听这任务,心里直打鼓“这不是让我们去送死吗?”
可是没办法,军令如山。武效贤咬咬牙,带着全团弟兄们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等他们到了上甘岭,眼前的景象把所有人都惊呆了。那哪是阵地啊?简直就是一片焦土!到处都是弹坑,地上散落着断肢残骸,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和腐臭的味道。
一位老兵回忆说“那场面,比地狱还地狱。”
更要命的是,美军的炮火一刻也没停。炮弹像下饺子似的往下落,把本就千疮百孔的阵地炸得更加面目全非。
一零六团的指导员王润成说“敌人的炮火太猛了,我们刚修好的工事转眼就被炸没了。好多战士还没见到敌人,就牺牲了。”
就这样,一零六团的将士们开始了他们的上甘岭之战。
这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美军像疯了一样,不停地发起进攻。志愿军这边呢,就跟被人按在地上摩擦似的,一个劲儿地挨打。
最惨的是,志愿军的坑道接连被炸塌。有一次,二号阵地的坑道被炸塌,里面四十多个战士全部被埋。救援的两个班去了,结果自己也搭进去了。
一位幸存的战士回忆说“那场面太惨了。我们拼命地挖,想救出被埋的战友。可是敌人的炮火不停,我们一边挖一边躲,最后还是没能救出来。”
一零六团的伤亡越来越大。有的连队打到最后只剩下一个副连长和一个新兵。团长武效贤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可是他也没办法。敌人的火力太猛了,志愿军的战士刚冒头就被打下去了。
就在大家都觉得快撑不住的时候,武效贤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计。
他对手下说“咱们不能再这么打了。敌人人多枪多,咱们硬拼不行。从现在开始,我们改变战术!”
这个新战术叫“麻雀战术”。说白了就是“你来一个连,我就派一个班;你来一个排,我就派三个人。咱们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把敌人耍得团团转!”
一开始,很多人都不信这招管用。可是没想到,还真让武效贤给说着了。志愿军的战士们白天躲在坑道里,晚上三三两两地出来,神出鬼没地袭击敌人。
美军被打得晕头转向,他们的指挥官气得直跳脚“该死的中国人!他们到底有多少人?怎么打不完?”
更绝的是,武效贤让战士们一边打仗一边修工事。趁着夜色,志愿军的战士们像蚂蚁一样挖啊挖,很快就在山上挖出了一个个“猫耳洞”。
这下可好,志愿军有了藏身之处,而美军的炮火就像是打在棉花上,根本不管用。
一位美军士兵后来回忆说“我们就是看不见中国人在哪里。炮弹打过去,他们像地鼠一样钻进洞里。等炮声一停,他们又冒出来反击。我们都快被逼疯了!”
就这样,一零六团硬是在死亡线上挺了下来。他们不但守住了阵地,还把丢失的地方夺了回来。
这场仗打了整整28天。等到一零六团完成任务的时候,全团上下已经换了好几茬人。有的连队只剩下一两个人,有的班长、排长都当上了连长。
更让人心痛的是,很多英雄连名字都没能留下。他们永远长眠在了异国的土地上。
一零六团在上甘岭一战成名,他们用血肉之躯创造了奇迹。但是,这场胜利的代价也是惨重的。
有人说,战争就像一台绞肉机,把年轻的生命碾碎在历史的车轮下。可是在那个年代,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别无选择。这些英雄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