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书法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体现出丰厚的价值意蕴,包括中庸思想、虚实相生思想和阴阳结合等思想。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他的作品展现了整个时代的发展趋势。《祭侄文稿》,写于侄子一家抗击叛军被杀害的背景下,蕴含了丰富的情感表达,流露出了充沛的悲愤之感,其中的艺术价值尤为丰富,仔细品味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能够产生较大的感染力。
颜真卿《祭侄文稿》完整大图
颜真卿《祭侄文稿》高清分页
颜真卿(709-784年),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颜真卿书法起先取法初唐著名书法家褚遂良,后来又师从草圣张旭,并结合“初唐四家”,吸取篆书、隶书和北朝碑版书法特征,最终形成了其雄浑、宽博的颜体书法风貌,成为书法史上继王羲之之后的又一座高峰,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
《祭侄文稿》全名为《祭侄子季明文稿》,原迹为纸本墨迹,作品高28.2厘米,长72.3厘米,共25行,总计269字,是颜真卿50岁时所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颜真卿撰写《祭侄文稿》时,心情悲愤,无意字法,只醉心于抒发心中一腔郁结,无暇顾及法度,线条沉着稳健,结字开张挺拔,章法纵横奔走,信手挥洒,似乎都在意外,而细细体察,又尽合于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