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建立预制菜使用提前告知制度,加强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
【建议建立预制菜使用提前告知制度,加强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
据中新网报道,近年来,中国预制菜产业飞速发展引发各方关注。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万立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建立预制菜使用提前告知制度,通过法律明确使用预制菜的商家应尽告知义务。
另外,关于一直以来对预制菜健康问题的质疑在今年或许也将得到解决。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今年1月预制菜国标报送稿已经出炉,最快半年内会有结果,内容可能包括“禁止添加防腐剂,同时必须冷链运输”。
另外,艾格咨询合伙人刘晓东曾对36氪表示,预制菜的定义比较宽泛,国标不太可能对所有类型产品都给出详细的规范标准,但会从国家层面厘清监管思路和流程,利好行业后续的规范发展。

2024两会全民热议
2024两会全民热议
全国两会中,多位全国政协委员拟提交提案,呼吁审慎对待预制菜,叫停预制菜入校园,他们强调,预制菜需要更清晰的标识明确“身份”,商家使用预制菜需提前告知,明确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在中国人的饮食观念里,预制菜就是隔夜菜,代表着不健康、不卫生。据江苏省消保委调查统计,53.2%的网民“反对饭店、餐厅使用预制菜”,80%的网民“不赞成预制菜进校园”。
建议:
1.加大公开力度。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充分征求家长、学生、教职工和公众代表意见建议,保障师生家长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2.建立集中用餐信息披露告知制度,及时公开菜品名称、配料表、保质期以及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必要信息。
3.严把预制菜产出线、生产线、入市线、入口线,推行预制菜产品“一品一码”建设,实行预制菜的原材料采购供应、加工制造、储存运输、销售配送动态监管,并定期组织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抽检。
4.规范添加剂使用、微生物控制等食品安全技术标准,加强质量检测检查,建立企业诚信档案“红黑榜”及退出机制,倒逼提升产品质量安全。
5.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资质审核,完善考核评估,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确保食品加工、运输、储存全过程、全流程安全规范。
6.健全完善学校配餐管理制度,全链条监管预制菜的采购、制做、出售和食用,严格落实每餐留样,确保原材料的来源和供应链的透明度。
7.建立校长及教师陪餐制度,明确师生共食一餐。
8.畅通投诉处理渠道,鼓励学生、家长、媒体和社会公众对校园食品安全进行监督和举报,增强食品安全问题知情权和监督权。
9.探索引入第三方监督评估机构,确保学校食堂运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