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乐山,
有一座古老的城市叫做夹江
夹江的名字是由夹江的特殊地形而来
有一句千古名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江碧水自中流
一江碧水指的是贯穿夹江全境的青衣江,
两山夹一江,
夹江的名字由此而来...
夹江
暮色青衣江
「
千年古城
夹江
」
一座已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
夹江西接峨眉仙山,南邻乐山大佛,北近三苏故里,是天府之国中的一块翡翠。历史长河给夹江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而夹江也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源源不绝的活力...
乐山看佛,峨眉看山,夹江玩水
在四川,都江堰名扬天下。然而,还有一处没有那么出名的以“堰”为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它就是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东风堰。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唐朝诗人李白诗句中所指的平羌江就是长江的三级支流青衣江。东风堰便处在青衣江夹江段左岸,是乐山市夹江县境内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发电及城乡工业、生活供水,城市环境供水等功能的综合性水利工程。
历史沧桑,时移世易。穿越近六个甲子,东风堰并未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至今依然是一条水量充沛、灌溉农田、润泽民生的大堰。
东风堰干渠流经千佛岩石窟造像群,干渠、引水隧洞与千佛岩石窟造像构成青衣江畔动静相宜的历史文化走廊。真实的建堰历史与传奇故事,衍生出大量优美诗词与特色碑刻,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传播了几百年来的灌溉文明、农耕文化。
乘坐小舟顺流而下,引入眼帘的是青衣江左岸的千佛岩。
千佛岩临江,那水绿得那么深,又那么柔和,完全没有河水应有的寒意。极薄的白雾在江上滚动,江水流得缓,乍一看没有动静,但静水流深,乘坐的小舟缓缓飘行在江面上,将你带至千佛岩......
夹江千佛岩景区千佛岩众 多佛 像的雕刻都非常精美,形态逼真并且丰富多样,主要佛像有弥勒佛、毗卢舍那佛、观音、地藏、毗沙门天王等等。
摩崖石窟造像中最大的 弥勒 像龛,佛高2.7米,不仅形态生动,而且彩绘精致,姿态与乐山大佛相似。据说,乐山大佛是参考这座弥勒的形象修建而成。
夹江千佛岩景区摩崖石窟的佛像排列错落有致,要么独占一窟,要么上百尊集于一窟,技艺十分精湛,姿态各异,看着这一尊一尊的佛像,不得不感叹古代人民超高的石刻艺术水平。
穿过千佛岩景区后,东风堰蜿蜒流入夹江城区,穿城而过,潺潺流水与两岸绿树交相映衬,美化了城市环境、增添了城市活力。
百年古堰,润泽民生。清流碧波,万古不废。
夹江竹纸
顾名思义,就是以竹子作为原料制作的纸。
夹江“竹纸手工造纸”始于唐、继余宋、兴于明、盛于清。曾被康熙皇帝钦定为贡纸,被乾隆皇帝钦定为“文闱卷纸”,唐代以来,夹江纸以质量佳,品种多、规模大、技术精、历史悠久著称。因此享有蜀纸之乡的美称。
夹江竹纸制作技艺从选料制成纸共有15道环节,72到工序,凝结了华夏人民伟大的科学智慧,又具有鲜明的民间特点和地域特征。
以嫩竹为主料生产的手工书画纸具有洁白、柔软、保墨、纤维细腻等特点,与安徽宣纸齐名,曾被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赞誉为国之二宝。
美食
豆腐脑
要让外地人了解夹江,了解夹江人,得从吃入手。民以食为天嘛。豆腐脑,有“麻辣”和“糖醋麻辣”两种口味。
甜辣味的烧烤
到了夹江就会让美食把你变成夜猫子,吃烧烤吃到半夜三更是常有的事,夹江的烧烤是特殊的甜辣味。甜香麻过瘾,吃到合不拢嘴。
沿街美食
夹江沿街都有推着小车卖的钵钵鸡,有荤有素,味道硬是不摆了,每一家钵钵鸡都基本不会让你失望!夹江的这些民间美食大师,将川菜中特有的红油和藤椒油用到了淋漓尽致!
沿街的美食小吃,不止钵钵鸡一样,还有“Ka丝饼”(注解:“Ka”字是夹江特有的单词,一声,义为“夹塞”),一般都是沿街推着小车叫卖的。牛肉加上香葱、辣椒面和香菜拌匀。然后把萝卜丝加上去,最后拿筷子赶进白饼里。
夹江甜皮鸭
夹江甜皮鸭沿用的是清朝御膳工艺,再经民间发掘、改进,其卤水别具特色。
在制作时,一般要选用上等原料配以二十几种中草药,同时运用多种传统工艺如、炸、烤多种烹制方法精心制作而成的,具有色泽棕红、皮酥略甜、肉质细嫩、香气诱人的特点。
马村鱼头
在夹江书画纸之乡——马村乡,有这样一道美食...
马村水库
藿香和葱花把鱼本身的腥味压得一点不剩,再加上小米椒和酸盐菜,整锅鱼肉变得香气四溢,吃起来清淡中带着微辣,鱼肉又非常的鲜嫩爽口。保留了基本的四川麻辣的味道,但又不同于四川的麻辣,适合不同旅游地的游人品尝。
就让我们乘一叶扁舟
在夹江的青衣江上
缓缓感受
夹江千年古城的别样魅力